黄初平(黄大仙)传说

日期:2025-02-12 09:24:26 来源:​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流传于浙江省金华市一带。黄初平(黄大仙)传说由黄初平修炼得道、惩恶除害和为民造福等一系列传奇性故事构成。据载,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一生以“治病救命、济贫扶弱”为己任,遇贫病者每每“有求必应”,体现了其“普济劝善”的精神品质,“普济劝善”成为黄初平(黄大仙)传说的核心理念,黄大仙在民间亦被视为平安和财富的象征。

一、历史渊源

黄大仙(约328-),本名黄初平,晋代人,号赤松子。

黄初平在早期道教文献中名为“皇初平”,按南宋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载,农历八月十三,其出生于今浙江省金华市,经考证在今兰溪市黄湓村。十五岁时在金华山石室中修炼,四十年后,哥哥皇初起在一道士帮助下寻见相遇,皇初起遂与皇初平一同修炼,五千日后兄弟双双成仙。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历史悠久,从可考材料看,它大约出现于东西晋之交。有关黄大仙记载最早出自于葛洪的《神仙传》。据载,二黄君得道之后,遵循上祖之训并仿效前辈黄石公,不炫名惊世,诡姓而遁身,在金华赤松山绝顶炼丹,丹成之后“大君则骑鹿,小君则驾鹤,乘云上升”。

据南宋倪守约所撰的《金华赤松山志》载:“丹溪皇(黄)氏,为婺之隐姓,黄氏生长子,讳初起,称大黄君。成帝咸和三年(328)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讳初平,称小黄君。”传说黄初平每天在村西丹溪江(今兰江)边和村东金华山放羊,偶遇神仙赤松子,赤松子“爱其良谨”,遂将黄初平带至金华北山的朝真洞石室内学道修炼。“小君即练质其中,绝弃世尘,追求象罔,且谓朱髓之诀,指掌而可明上帝之庭,鞠躬而自致,积善累功逾四十稔”。黄初平认真修道,40年未与家人往来。其兄黄初起在这40年中“巡历山水以寻觅踪迹”,最终兄弟重逢。在黄初平影响下,黄初起也留在金华山中修炼。两兄弟修成正果后,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深受各界推崇。

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1189)颁《二皇君诰》,敕封黄初起为“冲应真人”,黄初平为“养素真人”。

宋理宗于景定三年(1262)颁《加封诰》,加封黄初起为“冲应净感真人”,黄初平为“养素净正真人”。

二、传说内容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在东晋葛洪《神仙传》成书之前,就已在金衢盆地一带广泛流传。黄大仙传说依据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黄大仙生平与修炼成仙传说、黄大仙惩恶扬善与为民造福传说、金华山景观与风物传说。

1.叱石成羊

黄初起千辛万苦找到黄初平,询问弟弟当年牵着羊儿入山修道,如今羊儿何在。黄初平用手指着山上的白石,一声吆喝,满山的白石突然慢慢蠕动起来,转眼之间变成了羊群,黄初起这才相信弟弟得道成仙了。当地县令得知后贪心大起,让衙役强迫黄初平把山上的石头都变成白羊。黄初平把变出来的白羊又变回了石头,砸向了衙役。

▲叱石成羊

2.为民治瘟

黄大仙原本医术高明,后在赤松子指点下,又研制出能祛除百病的“赤松丹”。适逢金华、兰溪一带瘟病流行,方圆几十里百姓多有死伤。此时富人奸商囤积药材,高价销售谋取暴利。黄大仙与其兄连夜上山采药、赶制药丸,在街上设药铺免费发放药丸,患病的百姓服用后很快痊愈。

3.羽化飞升

黄大仙兄弟俩惩治了当地溪流中的恶龙,并搭起了二仙桥,最后在赤松山上羽化登仙,缓缓向南方飞去。后来,当地村民在桥畔建起了“二仙祠”,供后人祭拜。

三、传承保护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是民众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民间传说与文人吟诵互动、宗教信仰与民俗生活互相包容、传奇情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重要特点,在文化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08年6月,黄初平(黄大仙)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39。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认定金华黄大仙文化研究会为“黄初平(黄大仙)传说”项目保护单位。

四、社会影响

金华市将黄大仙文化作为联系海内外信众的重要精神纽带,多次举办庙会、旅游节等相关活动,邀请海内外信众参加。

1996年9月28日,纪念黄大仙诞辰1668周年暨黄大仙祖宫落成开光大典在金华山黄大仙祖宫举行,来自港澳台的150多名嘉宾,各界群众2000多人参加庆典。

1998年10月3日,纪念黄大仙诞辰1670周年暨三清宫开光大典在金华山黄大仙祖宫举行。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出席典礼。

2003年10月18—19日,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中国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海内外来宾一万余人参加活动。同时,还举行了“2003年中国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研讨会”。

2004年10月,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黄大仙文化旅游节,莅会来宾逾万人。

2005年10月,举行了第四届黄大仙文化旅游节,成立了金华黄大仙文化研究会。

2006年11月9—16日,举办第五届黄大仙文化旅游节,与会人数、活动项目及规模超过以往四届。

2008年10月15日,纪念黄大仙诞辰1680周年祈福迎祥法会在金华山黄大仙祖宫隆重举行。

2010年11月11日,金华市双龙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办首届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

2014年10月20—26日,金华市双龙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办首届2014·金华山国际黄大仙故里游暨旅游文化周活动。

2015年10月8日,举行了2015金华山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300多位来自台湾、香港的信众参加活动。

2023年10月24日,举办了2023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个组织代表参加活动。

▲2023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

五、大仙真源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中那种惩恶扬善、扶危济困、为民造福、吉祥平安的文化精神,不仅为中华文化所提倡,也为世界优秀文化所接纳。黄大仙传说从金华流传至广东、港澳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成为联系和团结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文化纽带。

传说元兵入侵,南宋末代皇帝宋端宗携黄大仙袖珍肖像南下,黄大仙信俗传入粤港地区。位于香港九龙湾西岸的宋王台公园记载宋瑞宗避难香港一事。

黄大仙庙宇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以至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等。其中以浙江省金华市三清宫、黄大仙祖宫、赤松黄大仙宫、兰溪黄大仙宫和香港啬色园、元清阁最为著名,信仰者云集,香火炽盛。黄大仙祖宫是黄大仙修炼处,赤松宫是黄大仙得道成仙处。兰溪黄大仙宫在黄大仙出生地黄湓村。

▲三清宫

▲黄大仙祖宫

▲赤松黄大仙宫

▲兰溪黄大仙宫

香港的啬色园是黄大仙传说弘扬光大,走向世界处。啬色园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宫观,位于九龙半岛黄大仙区,人称“香港第一大庙”,为“金华分迹”。祠中供奉的黄大仙,在香港人心中是一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神仙。朝拜的人如潮如涌,终日香火缭绕。2014年,香港黄大仙信俗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香港啬色园

▲元清阁

另外,在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莫桑比克等地均有黄大仙宫观,黄大仙也成为了一个世界知名的神仙,影响力还在逐渐扩大。


▲泰国飘然台赤松黄大仙宫

澳大利亚悉尼黄大仙

六、创新发展

1.2023年4月1日,“仙的金华山,妙意自然来”金华至香港西九龙高铁品牌专列首发仪式在上海虹桥站举行。该专列拉近了金华与香港两地群众时空距离,进一步扩大黄大仙文化影响力。

2.2023年10月19日,微电影《金华山啊,少年的山》发布。影片从少年黄初平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少年黄大仙行善四方的故事,鼓励全世界的少年心怀善意、勇敢前行。

3.2024年12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确定19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正式确定金华市双龙风景旅游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