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捐款凭据:见证松阳抗美援朝历史

日期:2024-11-06 10:13:32 来源:​学习强国 松阳县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作者:​王香花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档案馆收藏有三张捐款凭据,细细品读这些抗美援朝时期的文书,可以直观、真实地感受松阳民众的抗美援朝热情。

▲杨家堂村各户捐献数目布告(刘增金提供)

图一为杨家堂村各户捐献数目布告,是一份铅笔手绘表格,用毛笔书写,包括户主、人口数、捐献数等信息,共52户188人捐款。

▲村长、农会长出具的凭据(刘增金提供)

图二为村长王芝松、农会长宋周火出具的凭据,上书“总计玖拾捌户叁佰捌拾捌人(98户388人)共捐献人民币壹佰零叁万壹仟元(折合新币103.1元)正”,落款时间是公元一九五一年十月四日。

中国人民银行松阳支行代收武器捐款收据(刘增金提供)

图三为中国人民银行松阳支行代收武器捐款收据,落款时间1951年10月7日,捐款人姓名或捐款单位名称是三都乡杨家堂村,类别是农民,捐款用途是购买高射炮,捐款金额为人民币“壹佰零叁万壹仟元正”,表格下方印有“已由本行代收汇往北京抗美援朝总会”字样。这份收据与图一、图二内容相互得到印证。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1951年6月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旨在提高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忱,解决部分财政上的困难,推动抗美援朝运动深入发展。随后,中共浙江省委作出《关于增产捐献运动的指示》,提出捐献计划,松阳县委也作出捐献部署。据1996年版《松阳县志》记载,松阳县抗美援朝委员会于1951年7月23日成立,号召广大适龄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同时在全县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活动,至当年10月14日,全县人民就捐献11.66万元。杨家堂村与全县人民一道迅速行动,为保卫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慷慨解囊,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宋昌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医奔赴朝鲜。

当时,为了加强对抗美援朝运动的领导,松阳县抗美援朝委员会由县长担任主任,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及国庆节等节日,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加“拥护缔结五国和平公约”的签名活动,学校组织编演《白毛女》《赤中河》《血泪仇》等剧目,县文化馆组织创作《江上土立功记》《李重根立功记》等抗美援朝宣传画,生动讲述志愿军功臣事迹,广大群众深受鼓舞。仅1951年3月和7月,全县就有39530名适龄青年报名参军,经层层筛选,1400余人奔赴抗美援朝第一线保家卫国,许多烈士牺牲在朝鲜。

历时近三年的抗美援朝运动,前所未有的政治动员,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勇于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热爱和平、不畏牺牲的不朽诗篇,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和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积累了经验、增添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