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
近年来,金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纪委、市委工作部署,坚持系统观念,把“三不”一体推进方针方略全面贯彻到正风肃纪反腐全过程各方面,把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结合起来,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标本兼治,推动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牢牢把握严的主基调,惩治力度一以贯之、惩腐脚步一刻不停
“金华市政府原副秘书长申屠福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武义县委原常委应国武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兰溪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吴乐华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五年来,一个个有关审查调查的消息发布,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持续加力。
既突出关键少数,也盯牢重点领域。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共立案12776件,同比上升85.5%;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14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97人,乡科级干部566人,同比分别上升106.4%、47.7%;移送检察机关301人,严肃查处了蒋金红、申屠福华、邹志伟、施侍伟、施欣辉、陆峰、吴乐华等一批领导干部大案要案,成功办结国家监委指定管辖的大连中远海运大厦酒店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战晓静专案和中石化集团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海潮专案,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聚焦人防、供销、国企、金融、政法、粮食购销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坚决严厉打击,保持强大震慑。特别是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处置政法领域问题线索497件,督促主动说明问题121人,处分处理375人,进一步维护公平正义。
既查腐败问题,也查作风问题。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四风”老问题和隐形变异,严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持续推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相结合,与整治群众身边腐败与不正之风相结合,与解决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五年来,全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86起,处理2471人,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既查领导干部,也不放过基层“蝇贪”“蚁腐”。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五年来累计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623起,处理2329人,党纪政务处分1253人。特别是聚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挖彻查,推进“打伞破网”,严肃查处了东阳陈元宝恶势力犯罪集团、武义杨伟祥黑社会性质组织等黑恶势力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 348人,其中县处级15人,乡科级101人,移送检察机关53人,获得了基层群众的真情拥护。
既强化审查办案,又坚持有逃必追。市纪委市监委始终把审查办案与追逃防逃追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充分发挥市委反腐败协调机制优势,织密追逃防逃追赃天网。在推进追逃防逃一体化过程中,坚持因案施策、靶向追逃、精准发力,充分彰显了监察体制改革后的制度优势,持续释放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
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强化以案促改,提升腐败治理效能
“三不”一体推进,不能腐是关键。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推动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融合,把案件查办与问题整改、促进治本、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运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的成果和经验,不断提升治理腐败效能。
坚持追着问题走,精准深入剖析案件。2019年12月17日,针对查办的东阳陈元宝恶势力犯罪集团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问题,金华市委召开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对案件查处情况,以及履责不力的典型案例进行全市公开通报,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对照查摆、整改落实。针对案件查办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市纪委市监委向东阳市政府下发了监察建议书,推动整改。五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发送纪检监察建议书1600余份,从典型案件中查找管理监督的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督促案发单位党委(党组)剖析案发原因、督促整改问题、完善制度机制、推进标本兼治。
坚持沿着问题挖,重拳推进专项整治。针对近年来查办一系列职务违法犯罪案件中发现党员干部“违规借贷、违规持股、低价购房”和“一家两制”利益冲突的问题,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纪委市监委牵头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三清理一规范”集中专项行动,在实现公职人员申报自查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重点核查,“三类违规”行为和“一家两制”现象得到有力遏制。针对系列案件中发现的基层收送“烟票”问题,市纪委市监委统筹指导东阳、义乌等地,在全省率先开展“烟票”专项整治,紧盯源头,严厉惩治“烟票”背后“四风”问题,累计查处党员干部106人,通报典型案例25起,基层收送“烟票”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坚持盯着问题改,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在查办金华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多湖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陆峰案件后,结合陆峰自书的关于房地产领域规划审批环节主要廉政风险点的分析报告以及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市纪委市监委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发送了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该部门在整改具体问题的同时,健全完善了一系列规划审批、行业管理、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助推净化行业发展环境。又如结合案件查办和专项行动,通过基层调研、系统研究,制定出台《关于巩固深化“三清理一规范”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防止公职人员违规借贷、持股、房产交易和“一家两制”利益冲突的规定(试行)》,列明“36个不得”负面清单,探索建立“零参与”承诺书、10%比例开展常态抽查核实、综合研判预警等一系列制度,推进集中行动向常态长效转变,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形成清理规范新常态。
坚持抓早抓小,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在保持惩治力度、坚持以案促改的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典型的人和事开展警示教育,大力加强清廉建设和正向引导,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激励党员干部在不敢不能不想基础上担当作为、奋发进取。
深化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看着曾经熟悉的面孔,如今却成为反面典型,既让人痛心,又催人警醒,教育意义深刻,特别有震撼力、说服力”“片中有好几个人都是我的老同事,这让我深受教育警醒”…… 五年来,市纪委市监委积极探索同级同类干部警示教育,充分运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活教材”,制作警示教育片20余部,编写《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等警示教育读本15期8000余册,组织庭审旁听警示教育17场,以清廉阵地参观学习、廉政知识微考学、警示教育专题片展播等方式,全市累计7.8万余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围猎”的警觉,牢牢守住纪律底线。
加强廉政教育,充分发挥清廉文化浸润作用。市纪委市监委创设以“一馆一刊一网一微”为主阵地的“八婺清风”清廉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品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成为清廉金华建设的创造者、参与者、共享者,累计受众达900余万人次。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系列案件等主题,精心做好清廉金华教育基地展陈,开馆以来共接待1320家单位5.5万余人次,用真实、翔实、身边的案例警示全市党员干部。
突出严管厚爱,用足“四种形态”政策工具箱。五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将“四种形态”落实到监督执纪执法全过程,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放大“三不”一体推进的综合效应。市纪委市监委加强对党委(党组)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1128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 批评教育帮助28535人次。同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市县两级为406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真正做到严管厚爱。在纪法威慑和政策感召下,全市有97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359人主动交代问题。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杆。开启新征程,面对新挑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保持惩治腐败力度绝不减弱、零容忍态度绝不改变,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金华市纪委市监委)